156 2585 3063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
我国聚酰亚胺的发展简史
日期:2016-07-08  人气:131

    我国对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始于1962年,1963年漆包线问世,1966年后,薄膜、模塑料、粘合剂相继问世。到目前为止,我国聚酰亚胺已基本形成开发研究格局, 研发了均苯型、偏酐型、联苯二酐型、双酚A二酐型、单醚酐型以及酮酐型等聚酰亚胺,并得到初步应用。2007年我国聚酰亚胺的生产能力已达1300吨,产量约为900吨左右,主要的生产厂家有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河南省沁阳市天益化工公司、溧阳龙沙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市广成新型塑料有限公司、蚌埠族光化工有限公司、常熟汇顺化工有限公司、大连瑞泽PI有限公司、石家庄海力精化有限责任公司、溧阳华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泰达实业有限公司、宁波今山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长春应化特种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广成新型塑料有限公司、西北化工研究院、四川大学实验厂等。我国在聚酰亚胺模塑料方面近年也发展较快,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研制了多种产品,西北化工研究院生产双马来酰亚胺,吉林长春应化所、吉林高科公司生产联苯型聚酰亚胺模塑料。我国除了以均苯二酐为原料的聚酰亚胺薄膜有数百吨产量外,其他种类的聚酰亚胺产量不到10吨,仅为美国的千分之一,而且价格昂贵。为此,着力解决聚酰亚胺高成本问题己成为我国材料工业领域的当务之急。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发的聚酰亚胺及制品合成新工艺,改变了传统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开辟了一条新的氯代苯酐合成聚酰亚胺反应途径。经综合测算,新加工工艺可使聚酰亚胺的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新工艺可将氯代苯酐出发合成聚酰亚胺的反应步骤由原来的6步简化为2步反应,从而大大减少了辅助试剂和溶剂的使用量,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了过程消耗,最终达到降低聚酰亚胺生产成本的目的。该技术的实施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市场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国产聚酰亚胺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河南省沁阳市天益化工公司自主完成的高性能聚酰亚胺树脂的研制与开发项目也通过了成果鉴定。该公司在生产高性能聚酰亚胺树脂时, 以NNL 亚甲基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与00_二烯丙基双酚A为主要原料,添加了具有酰亚胺结构的活性单体及适量的促进剂,并使用该公司的专用设备管道式反应器,采用连续法生产工艺,研发成功高性能聚酰亚胺树脂。经查新,其配方及工艺具有创新性。该树脂具有突出的耐热性和优良的抗冲击性能,经西北化工研究院检测, 各项性能指标符合QQTY022005标准要求, 满足用户要求。该公司建设的年产1000吨高性能级聚酰亚胺胶树脂生产线于2005年底投产。

    常州市广成新型塑料有限公司和南京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热塑型聚酰亚胺及其规模化生产技术,在南京通过专家鉴定。该技术产品性能先进,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可以生产这种塑材的国家。该热塑性聚酰亚胺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及耐热、耐腐、耐磨等特点,还克服了大多数聚酰亚胺不溶和难以加工的缺陷,表现出良好的热加工特性,能采用热模压、挤出和注射方法成型, 可与碳纤维、玻璃纤维、聚四氟乙烯、石墨等复合,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拉伸、自润滑耐磨等性能。该材料既可制成薄膜,也可模塑成型为管材、棒材, 以及复杂结构的精密部件,因此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可替代金属、陶瓷、热固性树脂、低温热塑性塑料和难加工聚酰亚胺的理想材料。目前,该技术已经完全实现产业化,并形成了200 吨/年的装置能力, 已开发和试制出17个牌号。所生产的热塑性聚酰亚胺产品可用于汽车和飞行器发动机、通讯仪器、建筑机械、工业机械、商用设备、电子电器和微电子、分析和医疗设备以及传输和纺织设备等领域,将促进我国化工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山东省万达集团开发建设的新型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于20062月通过***验收。该项目是万达集团投资近1亿元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联合研发的, 目前年产能已达200多吨。该公司开发生产的新型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可用作电缆绝缘材料、隔热材料、防辐射保护材料、记录载波材料等,在国防、航天、电机及电子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该项目的产业化生产,将极大地缓解国内市场聚酰亚胺薄膜供求压力,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tags标签: 聚酰亚胺薄膜 聚酰亚胺薄膜厂家
在线QQ
关注我们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