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世纪60 年代末可以小批量生产聚酰亚胺薄膜。70 年代,由原机械部和化工部牵头,广西桂林电器所和上海合成树脂所就分别从双向拉伸法和流延法两个方向开展了对这种材料的研发,但是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污染大,并且只能用于电工绝缘用薄膜而不能满足微电子制造与封装领域的高要求,致使我国许多高新技术厂家对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应用望而却步,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003 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联手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致力于我国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产业化技术的研究。通过近8 年的努力,攻克了新型薄膜专用树脂的制备到连续双向拉伸工艺的**控制两项关键技术,最终掌握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及其专用树脂的制造技术,并开始在深圳实施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在深圳宝安区松岗大田洋工业区华美工业园建成了国内规模**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共计投入1.8 亿元人民币,完成3 条1200mm 幅宽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连续化生产线的建设,实现350吨/ 年的生产能力,年产值约2 亿元,年利税可达到0.8 亿~ 1.0 亿元,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6 年2 月,山东省万达集团联手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开发建设的新型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通过***验收,目前年产能已达200 吨/ 年以上,该项目的产业化生产,将极大地缓解国内市场聚酰亚胺薄膜供求压力,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2011 年7 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中国航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55% 股权,通过整合集团优势资源,正式进军聚酰亚胺薄膜及新材料领域,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关键支柱材料的生产基地。航天控股的规划则是在“十二五”期间投入15 亿元发展聚酰亚胺薄膜项目,拓展新材料业务,将完成6 亿元资金投入建设二期工程生产线,计划建设8 条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建成后,聚酰亚胺薄膜的年生产能力可达1500吨/ 年,产值将达8 亿~12 亿元。
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在该产品的制造技术方面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打破了国外厂家在聚酰亚胺薄膜材料领域的垄断,改变了我国在该领域生产技术的长期落后、产能低下的现实,为我国电子、电气等应用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加快了我国微电子、平板显示、航空航天、高速电机、太阳能等高端材料应用的国产化进程。